牡丹江...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牡丹江看房网 > 牡丹江热点资讯 > 牡丹江房产资讯 >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发表时间:2023-09-09 13:15:58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浮动型就是保本不保收益收益可能高可能低     固定型就是保本保收益收益已经约定不会变     「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本固定收益型」这2种理财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一、.

    浮动型就是保本不保收益收益可能高可能低
    固定型就是保本保收益收益已经约定不会变

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本固定收益型」这2种理财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一、「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本固定收益型」这2种理财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假设香草雪球结构的挂钩标的是中证500指数(000905),首先我们看下中证500指数2004年12月31日以来的走势:
    数据来源于:wind,截止2021.11.22我们拿历史中证500数据做个测算:假设从2006年1月3日开始到2020年12月31日,每年年初投资香草结构,期限为1年。初始本金100w,年初买入,年末到期,到期本金和利息滚动续作。
    如果直接购买指数的累计收益测算结果如下图: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收益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单纯投资中证500指数,初始本金100w,从16年1月3日-20年12月31日持有中证500指数15年,最终获得累计收益率达640.25%,期末累计资产740.25w。15年资产翻6.4倍,持有年化收益率达42.68%。
    【低风险理财系列】——香草雪球结构
    如果购买【香草雪球】结构累计收益测算结果如下: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收益测算结果显示:初始本金100w,16年1月3日-20年12月31日持有【香草雪球1倍看涨-本金保障】结构15年,累计收益率达5115.68%,期末累计资产5215.68w。资产15年时间翻了52倍。持有年化收益率341.05%。
    香草结构比单纯买指数收益要高很多!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香草结构在指数下跌时,仍然能做到本金保障;而当指数上涨时,香草又能获得指数上涨的收益。
    这个结构最多就是需要牺牲一点时间成本。
    比如16年、17年、18年这三年指数均处于下跌状态,香草这三年的收益连续为0。可能很多人在这种时候无法坚定持有,但试想下如果大盘行情差的时候,买其他标的就一定能赚钱吗?答案不一定吧。
    所以在别人亏的时候我们能做到不亏钱,别人赚的时候又能跟得上,长期下来就能跑赢80%的人。
    不管什么产品获得高收益最重要的前提是能长期持有,可现实中真正能做到长期持有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人觉得拿一年都嫌长。
    那如果就买一年的话,香草结构收益会怎样呢?下面还是拿数据说话:
    假设从2007年1月开始,到2021年10月,每月月底定额买入1年期的中证500指数和香草结构做对比,为了方便统计数据,把月底最后一天作为期初观察日,1年后到期的月底那天为期末观察日。1年期指数收益率=(期末观察日-期初观察日)/期初观察日
    比如:第1期2007年1月31日买入,2008年1月31日到期。第2期2007年2月28日买入,2008年2月29日到期。...以此类推,第166期2020年10月30日买入,2021年10月31日到期。
    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收益总共定投166期。结果汇总如上图:
    买1年期指数平均收益率为10.30%,而香草结构的平均收益为18.86%;指数的最大回撤达65.67%,而香草结构的最大回撤只为0;从一点来看香草的持有体验会更好,最起码不会亏。
    香草结构收益率大于10.30%的概率为41.57%,收益率大于18.86%的概率为31.33%。
    相信看到这里,香草结构好不好已经无需多言了。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适配对象,有人喜欢稳健,有人喜欢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这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产品,更要了解自己,毕竟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所选取指数样本时间具有随机性,而且都是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所以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未来收益的承诺和保障。购买任何产品前请仔细阅读合同说明,审慎决定!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低风险理财系列】——香草雪球结构
    为什么香草雪球结构能做到不亏呢?

二、非保本浮动收益金融产品可以买吗?

    在购买任何一种金融理财产品前,请务必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同时鉴定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投资者。
    比如说: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理财业务的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并不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你阅读产品信息的时候,不能够只看收益率有多高的,也要看看产品发行人、产品类型、风险评级、浮动收益率、兑付方式、流动性、标的、投资方向等等各种指标呀。
    题主说风险高,做投资的一个常识就是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所以做投资前,先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受损失,能承受多大范围的损失。最好做个风险类型测试,同时多做一些投资学的知识储备。不然,自己辛苦辛苦攒的钱,很容易被别人割韭菜的。
    由于不知道你们这种金融产品,到底是啥产品,所以不做任何建议。
    唯一感叹一下:这年头,钱不好挣了,还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呀:)

三、什么是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求定义?明天答辩,很急。

    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提供本金保护,但是收益是浮动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不提供本金保护,收益也是浮动的,但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比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收益率要高,因为收益跟风险是成正比的。

四、非保本浮动收益金融产品可以买吗?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有些朋友买保险时,想在确定收益的基础上,把尽可能多的浮动收益攥在手里,这时候哪怕多一点都是好的。预定利率3.0时代,分红型保险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分红险,以及怎么选分红险,一篇文章告诉你。
    一、分红险是什么?1、分红险的定义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把上一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客户的人寿保险。
    如果一款保险的名字是XXX(分红型),不出意外就是分红险了。
    年金险(含养老金、教育金、快返型年金)、寿险(含增额寿、杠杆寿)、两全险,都可以是分红险。
    分红险的收益,分为保证部分和红利部分。红利是不确定的,可能多点可能少点,也可能一分钱没有。一般保单条款都会有这么一句话:“保单红利是不保证的。”
    分红水平和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状况有直接关系,客户和保险公司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监管对红利分配比例有规定,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统一都是可分配盈余的70%。
    比如去年,某保险公司某分红险项下的可分配盈余有1000万,那么它至少要拿出700万分给客户。剩下的300万,它可以选择分给客户,也可以留给自己当利润,或者储备起来以后再分。
    因为保险公司每年的可分配盈余也是不确定的,有的多有的少。可分配盈余多的年份储备一部分钱,等到可分配盈余少的年份,就可以用之前储备的钱弥补缺口,这样每年的红利分配可以显得“平滑”一些。2、红利的两种形式
    红利分配有两种形式,现金分红和增额分红,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也叫美式分红或保费分红,是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具体包括现金领取、累积生息、抵交保费、购买交清增额保险4种形式。
    ①现金领取:直接领取现金,或者领取全部或部分累计的红利。
    ②累积生息:红利先不取出来,而是暂时放在保险公司,按每年确定的利率升值,将来通过申请或主险合同终止时领取。
    ③抵交保费:红利用于抵交下一期的保费,如果交完这一期还有余额,那就继续交以后的保费,注意余额部分不计息。交费期满后,抵交保费方式自动变成累积生息方式。
    ④购买交清增额保险:按照被保险人的年龄,用红利作为一次交清的净保费,增加基本保额;购买交清增额保险后,交清增额保险对应的身故保险金,就是被保险人身故时交清增额保险的现金价值。增额分红也叫英式分红或保额分红,以增加现有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如果保单期满,或者选择了退保,保险公司也会以现金形式支付一笔红利,这个叫作终了红利。
    3、红利的3个来源
    分红险的红利有3个来源,包括保险公司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
    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反过来就是死差损。
    比如1000人投保,假设一个身故的人要赔100万,而预定死亡率是5‰,实际死亡率只有3‰,那么少出来的2‰就是2人,保险公司就少赔200万,这200万就是死差益;如果实际死亡率是6‰,那么多赔1人即100万,这100万就是死差损。
    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反过来就是利差损。
    比如保险公司用分红险的1000万做投资,预计收益率是4%,结果实际收益率是6%,那么多出来的2%即20万,就形成了利差益;如果实际收益率是3%,那么少出来的1%即10万,就变成了利差损。
    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反过来就是费差损。
    比如按1年算,保险公司各项经营费用预计要100万,结果成本控制得不错,实际营运费用只花了90万,那么少花的10万就是费差益;如果成本没有节制,最后花了120万,那么多花的20万就是费差损。
    二、分红实现率
    所谓分红实现率,就是实际分红与演示分红的比率。
    举个例子,如果演示分红是1000,实际分红900,那么分红实现率就是90%;如果实际分红1000,那么分红实现率就是100%;;如果实际分红1100,那么分红实现率就是110%。
    分红实现率小于100%,意味着实际分红达不到演示分红,没有实现预期收益;分红实现率大于100%,相当于实际分红超过了演示分红,超预期完成任务。分红实现率越高,产品的实际分红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
    2022年底,监管发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从2023年6月30日起,保险公司在官网披露分红险的分红实现率。
    现在已经进入了8月份,陆续有多家保险公司公布了自家的分红实现率。有统计显示,截至7月24日,有54家保险公司披露了几百款产品的分红实现率。
    有的只披露了2023上半年的数据,有的是2022全年的,也有的是过去好几年的数据。大多数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现金分红,增额分红占的比重少一些。
    不同保险公司、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分红年度,分红实现率差异很大,最低的几款产品只有25%,最高的则能达到363%。
    比如2023年上半年,百年人寿30款分红险中,有26款是现金分红,分红实现率多数是81%,其中最低的是76%,最高的是147%;4款是增额分红,分红实现率都是100%。
    再比如2022年,光大永明人寿40款分红险都是现金分红,最低的分红实现率是92%,最高的是220%。
    又比如2014-2023年,中国平安119款分红险都是现金分红,最低的分红实现率是25%,最高的是125.7%。其中,2018年6月开始生效的保单,分红实现率多为107.1%。
    不管高还是低,这些分红实现率都是历史数据,可以作为部分参考,但不代表未来也会一直这样。
    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可以提高分红险的透明度,保障客户的知情权,有助于客户做投保决策。
    三、分红险的利益演示分红保险的利益由保证利益和不保证利益两部分组成,对寿险型分红险来说,现金价值属于保证利益,红利就属于不保证利益。对于分红部分,保险公司可以用演示利益来表示,给客户做参考。
    以前的分红险有高、中、低3档演示分红,现在只有两档了,一档是最低利率演示(保证利率),也就是0;一档是预期利率,用4.5%减去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红利演示不能高于这个水平。
    接下来,我们看一款寿险型分红险的利益演示,它采用的是增额分红形式。假设40岁男士投保,分5年交,每年交10万,总保费就是50万,对应的基本保额是21.2万。
    先看有保证的利益,包括现金价值,以及身故或全残保险金。
    比如有效保额。41岁是21.2万;50岁是28.9万;80岁是81.8万……如果寿命达到100岁,有效保额是161.4万。
    比如现价。47岁现价是51.8万,已经超过了保费。到60岁,现价是70.8万;80岁,现价是115.1万。
    比如身故或全残保险金。50岁是70万;60岁是70.8万;80岁是115.1万。再看演示红利部分。演示利益下,有效保额、现价、身故或全残保险金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保额。41岁,当年红利保额是572元;50岁,当年红利保额是3188元;80岁,当年红利保额是3233元……如果寿命达到100岁,这些年的累计红利保额是20.1万。
    比如有效保额。41岁是21.2万;50岁是31万;80岁是93.7万……如果寿命达到100岁,有效保额是181.1万。
    比如现价,45岁是50万出头,已经超过了保费。到47岁,现价是55.5万;到60岁,现价是90.4万;80岁,现价是185.1万。
    比如身故或全残保险金,50岁是70万;60岁是90.4万;80岁是185.1万。演示分红不代表保险公司的历史经营业绩,也不代表对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它是不确定的利益,不保证100%有。
    四、怎么选分红险?分红险的本质还是保险,保障利益最重要,而因为分红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能力就很重要了。所以,选分红险的话,既要看产品本身,也要看保险公司的能力。
    第一,选确定利益高的产品。既然分红属于不确定利益,当然要先把保证利益牢牢抓在手里。比如,寿险型分红险要现价高的;年金型分红险要养老金领取多,或者现价高的。
    第二,选分红比较高的产品。可以重点参考两个指标,一是演示红利,二是保险公司披露的分红实现率,两个数据都是越高越好。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能力越强,数据会越好看。所以,选择一个投资能力强的保险公司就很有必要了。
    但是,千万不要迷信数据,因为演示红利不一定能兑现,分红实现率也不代表保险公司未来的实际分红水平。
    总结:分红险既有保证利益,也有分红这种不保证利益。投分红险,需要有一定的扛风险能力,能接受“分红可能为0”的情况。不然的话,还是不要随随便便买分红险。
    不同的保险公司,投资经营能力不一样。而不同的分红险,产品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更侧重保证利益,分红有点少;有的可能分红比较多,但保证利益不高,还是要看个人偏好和自身需求。
    想知道哪款分红险的利益还不错,或者对分红险还有其它疑问,欢迎随时找我。
    推荐阅读:
    财富自由,不是做保险经纪人的终极目标
    尹娜
    中国人民大学本硕
    金融从业14年
    MDRT、TOT顶尖保险顾问
    出版著作「保险应该这样买」、「相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